三月 1, 2018 / 俄罗斯科学院 / 植物医学

文/吴婷瑶

zxdfs (1)

2018年3月,俄罗斯科学院细胞学与遗传学研究所在《植物医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证实,喂食七周后灵芝灵芝子实体水提取物对遗传性应激性动脉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灵芝水提取物与氯沙坦相当(见图1)。

动物实验还发现,对于高血压大鼠,灵芝服用水提取物后,他们的颈动脉血流量大幅增加,大约是未治疗者的两倍(见图2)。同时,颈动脉直径和血流量也显着增加。这意味着流向老鼠大脑的血流并没有因为血压下降而减少,而是在血压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灵芝。相比之下,降压药物组大鼠颈动脉直径虽有所增加,但血流速度并未超过对照组,血流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

zxdfs (2)

zxdfs (3)

2018年3月,俄罗斯科学院细胞学与遗传学研究所在《植物医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证实,喂食七周后灵芝灵芝子实体水提取物对遗传性应激性动脉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灵芝水提取物与氯沙坦相当(见图1)。

动物实验还发现,对于高血压大鼠,灵芝服用水提取物后,他们的颈动脉血流量大幅增加,大约是未治疗者的两倍(见图2)。同时,颈动脉直径和血流量也显着增加。这意味着流向老鼠大脑的血流并没有因为血压下降而减少,而是在血压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灵芝。相比之下,降压药物组大鼠颈动脉直径虽有所增加,但血流速度并未超过对照组,血流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

zxdfs (4)

图2 效果灵芝水提取物对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注】实验过程同上。治疗7周后,灵芝组颈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来源/Phytomedicine.2018 年 3 月 1 日;41:1-6。)

进一步分析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分泌的12种主要神经递质,发现:灵芝子实体能改变某些神经递质的比例,使抑制性神经递质(如甘氨酸,简称Gly)和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酰胺,简称Glx)更接近平衡状态,这样的状态有利于正常血压。

这一结果表明,与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来扩张血管、控制血压的氯沙坦相比,灵芝水提取物调节血压的作用比较复杂,与脑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

实验采用的动物模型是“遗传性应激性高血压”,即遗传自父亲或母亲的体质容易引起高血压,而精神压力是主要诱发因素。这其实符合大多数病因不明的遗传性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应激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兴奋性神经递质主导的交感神经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主导的副交感神经之间的调节功能失衡)使得血压升高。总是很高并且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果你不了解植物神经与血压的关系,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观看足球比赛时,由于情绪激动(由交感神经系统主导),血压会升高,但看完足球比赛后,血压又会恢复正常。一段休息时间(由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这是正常的调节机制。一旦血压不能通过休息、睡眠、情绪放松等方式恢复正常,就会出现高血压的问题。至于血压是否达到医学上定义的需要用药的疾病状态,取决于收缩压或舒张压是否超过规定值——只要其中一项异常,就被认为是高血压。

大脑的多个区域会影响血压和情绪。通常,它们受到大脑皮层(“大脑最高认知能力控制中心”)的调节。此前,俄罗斯科学院的另一组研究人员证实,在患有“遗传性应激性动脉高血压”的老鼠中,大脑皮层会分泌更多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从而使血压保持在较高水平。现在,在实验中灵芝,据观察,口服灵芝连续七周的水提取物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分泌的神经递质,从根本上改善高血压。

至于那些吃的高血压老鼠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其脑血流量增加,血流量增加。因此,研究人员在报告的最后指出:灵芝提取物可能具有潜在的促智作用。

是否吃饭灵芝灵芝是否真的能产生促智作用,还需要通过另一个实验来证明。但对于病因不明的高血压患者(不是糖尿病和肾病引起的),灵芝产品含有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应该值得一试。至少灵芝不会产生一般降压药常见的头晕、鼻塞、咳嗽、恶心等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使肾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I不能被ACE催化转化为促进血管收缩的血管紧张素II。现在,水提取物灵芝子实体主要由多糖组成,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节脑神经系统来改善高血压。三萜类化合物与多糖类化合物的互补性再次证实:灵芝成分齐全(同时含有三萜和多糖)是理想的选择。

[来源] Shevelev OB 等人。胃内灵芝的降血压和神经代谢作用(灵芝) 在高血压 ISIAH 大鼠品系中给药。植物药。2018年3月1日;41:1-6。

结尾

作者简介/ 吴婷瑶女士

吴婷瑶自1999年开始报道第一手灵芝资讯,着有《灵芝疗愈(2017年4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本文经作者独家授权发表。★ 以上作品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对于违反上述声明的行为,作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原文由吴廷耀中文撰写,Alfred Liu 翻译为英文。如果翻译件(英文)与原文(中文)有任何差异,以中文原文为准。读者如有疑问,请联系原作者吴婷瑶女士。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6日

将您的信息发送给我们:

在这里写下您的信息并发送给我们
<